疫情影响之下,公众保险意识、保险需求发生了哪些变化?不同人群的投保行为又呈现出哪些特点?腾讯微保联合复旦大学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复旦发展研究院中国保险与社会安全研究中心近日发布的《后疫情时期中国保险需求的18大发现》显示,经历过“非典”的人更具风险意识,80后稳站投保“C位”,保险“抗疫”女性顶起半边天。北京、广东地区投保人数领跑全国学界与业界观点认为,大型公共卫生事件会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保险需求,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亦验证了这种说法。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新增总投保用户、反映潜在保险需求的小程序访问量、年化健康保险保费不仅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发展同向波动,而且较2019年同期有质的飞跃。由此可见,疫情提高了群众的保险意识并在一定程度上释放了潜在的保险需求。上述报告显示,从地域上来看,在疫情期间,保险需求与转化率受经济发达程度与保险市场发达程度影响较大。在疫情的刺激下,人均GDP越高的地区保险需求增长及意识增长越剧烈。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人的地区,在疫情期间,保费增长更显著。其中拥有“非典记忆”的北京和广东两地无论是从新增投保用户数的绝对值还是经过人口基数调整的新增投保用户数,均在此次疫情期